摘要:
近些年来,南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些考古发掘,支撑了远古中国人工冶铜技术来自西亚的“西来说”。公元前30世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零星的人工冶铜技术,到公元前20世纪中国的人工冶铜技术逐渐普及,至铁器时代之前中国经历了繁荣发达的铜器时代,且并不存在西方社会那种因铜矿资源和高温技术的局限而导致的铜器使用量明显下降,进而不得不在很长时期内重新增加石器使用量的铜石并用时代。与西亚地区相比,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国广大地区的铜矿资源分布更广泛、用于人工冶铜的烧窑温度更高(普遍达到高温冶铜所需的1000 °C),因此不存在人工冶铜技术需要来自西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公元前20世纪之前北高加索及西伯利亚寒冷地带形成了气候屏障,而喜马拉雅山脉的剧烈隆升导致了由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连接而成的地理阻拦,并存在多个沙漠地带构成的地质隔绝,这些虽未能杜绝西亚与南西伯利亚东部以及中国内地之间有限的人员和物品交流,但会阻碍人类大规模的跨越迁移及系统性技术的传播。公元前20世纪以前,并不存在把西亚的铜矿石运到南西伯利亚东部的可能,当时两地铜器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或源于两地铜矿石成分较相近,或源于铜器异地重熔。在南西伯利亚东部所发现早期铜器的位置均处于与西亚之间的气候屏障和地理阻隔的东南侧,该区域更容易与中国新疆乃至中原地区,而并非与西亚地区发生密切的交流和联系。因此,远古中国人工冶铜技术“西来说”尚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