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多层次、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侴爱辉, 冯妍卉, 张欣欣, 郭美荣, 高婷

侴爱辉, 冯妍卉, 张欣欣, 郭美荣, 高婷. “传热学”多层次、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 金属世界, 2011(04): 12-15.
引用本文: 侴爱辉, 冯妍卉, 张欣欣, 郭美荣, 高婷. “传热学”多层次、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 金属世界, 2011(04): 12-15.

“传热学”多层次、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 摘要: 实验教学作为传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深对热量传递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了解其工程应用情况,掌握基本的传热测试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实验课件的开发、网络实验教材的建设以及自主研发综合性实验台,到自发进行创新性实验,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创新性体系。通过实践证明,效果甚佳。
  • [1] [1]杨世铭, 陶文铨.传热学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2]杨晓燕, 钱伟兴, 陈宁.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11) :156-158.
    [3] [3]杨宏伟.强化实践环节, 促进研究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1) :14-16.
    [4] [4]朱彻, 张大为, 张礼明.建设研究创新型实验室.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5) :21-22.
    [5] [5] 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系.传热学实验指导书 (讲义) .2001.
    [6] [6]于帆, 张欣欣, 何小瓦.非稳态平面热源法同时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宇航计测技术.2006, 26 (6) :13-18.
    [7] [7] 传热学实验“水平热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计算机虚拟的教学应用.《实践与创新—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489-49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8
  • HTML全文浏览量:  22
  • PDF下载量:  9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